真实的存在

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对已知事物拆散重组的能力,人无法想象和创造从没见过的事物。

人的一切知识和认知都源于经验世界,如果经验世界是一片漆黑和混沌,那意识也是一片漆黑和混沌。

经验世界是真实世界给人的感官体验。感官体验并非真实,如同镜花水月。经验世界是意识获取源于真实世界的信息,并对其解码后的样子。

人无法跳脱出经验世界。如同缸中之脑,人一旦摆脱感官带来的信息,则沉入黑暗。

怀疑一切是一种思维方式。所见一切虽是幻象,但必定存在真实。幻象也是由真实所生。毕竟不可能无中生有,我觉得这是一条真理。

真实一定存在,但是真实是什么,人是否能认识到真实,这才是问题。

我思故我在。——笛卡尔

能确定的是自我的意识绝对真实,而事物不可能凭空产生,所以产生意识的东西一定是真实的。思想也不可能凭空产生,所以通过感官传递给意识的信息连同产生信息的东西也是真实的。

人如果能认识到意识和信息如何产生,也就可以认识到真实的本源。

虚无且荒诞

一 荒诞的制度

某件事情是A的责任范围,安排B负责跟进。A不想好好完成事情,而B对A并没有管辖权,导致事情进度滞后。上级C追进度时总是找B。B无可奈何,把本该A完成的事情给做了,A很高兴,C也很满意向领导交了差。

C不好直接向A追进度,说明A比C强势。C又是上级,所以B最弱。制度损害1个下位者的利益,但同时有2个上位者从中获得了利益。所以该制度非常稳固,虽然B觉得制度不公平,但在组织中大部分人觉得制度没有问题,如果B在A和C的位置估计也会觉得没有问题。

二 人为自然立法

人生的荒诞性在于,世间的一起最终都导向虚无。而人却煞有介事,拼了命地追求所谓的意义。

虚无是物质的,物质世界并不存在意义,自然而已。意义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中,是人文的。人赋予物质世界以意义。

审视一切,并有要求

对周围的人和事,要有要求。

要知道我想要共事的同事是什么样子,我想要的下属是什么要求,我要追随的人是什么样子。

并不是要去改变他们,也改变不了。而是选择。

选择自己的处事方式:我做为同事我要怎么做,我做为下属我要怎么做,我做为领导我要怎么做。

选择自己周遭的人和事。因为环境也会限制和影响自己。

若对一切没有要求也说明对自己没有要求。

放弃思考更快乐

创造性输出取决于创造性输入。

人无法想象出未曾见到过的事物。

所以意识的主要任务,我觉得是输入和输出,而非加工。

意识所思考的,是把潜意识早已得到答案,如何表达出来。

人类一思考,上帝就发笑。

意识层面的思考,我觉得是浅层的。一个问题想不到答案,再想,殚精竭虑也是徒劳,因为潜意思还未得到答案。不如停止意识层面的浅层思考,交给潜意识。

意识可以做的就是放松自己,好好休息,打理好周围环境,寻找更多的输入和资源,明确问题和需求,这样可以让潜意思更好地工作。或许会突然发现新的线索和突破口。

意识相对于潜意识而言,就像冰山一角。

意识是浅层的,它是潜意识与外界的交互的中间环节,决定了潜意识从外界获得怎样的输入,并以怎样的方式输出给外界。

以程序举例,意识就像庞大操作系统与硬件连接的底层BIOS程序,控制了软件与硬件之间的输入和输出。

潜意识深层且力量巨大,意识拥有这巨大的力量,所以意识所扮演的应该是引导者、训象人,如此则会事半功倍。

及时记录潜意识所得到的东西,以便调整输出的方向,或者把输出做为更明确的输入。

意识适合按既定的框架和流程去做,超越框架和流程的事情让潜意识去消化,从而建立新的框架和流程。

人生的意义

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提高自身阈值。

比如锻炼,不断提高重量,以提高身体力量的阈值。

思考复杂问题,以提高思考能力的阈值。

增加沟通难度,以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的阈值。

想要提高表达能力就多表达。

想要熟练游泳就多游泳。

想要增强体力就多锻炼。

只有不断提高阈值才能增加经验,突破自我,才能举重若轻,游刃有余。

体系

通过空想建立的体系没有现实指导意义,因为新认识的东西很容易把体系打破。

体系应该建立在已知事物的基础上,把已知事物关联起来形成体系。知道的事物少,建立的体系简单,也容易被打破。打破重组,随着加入的事物增多,体系也越完整,越稳固。

所以不急于一下子建立起完整的体系,不现实,人没有上帝视角,都是先知道一点,再知道一点,在已知的事物中找出关联,搭建体系,才符合认知规律。

体系就像大树,始发萌芽,吸收营养,成长成形。

循环

现代虽然造了很多新词,但相似的概念自古就有,特别是人文方面。比如精神,古代没有这个词,但有“心”这个字。环境,古代有“局势”。规律,“道”。

循环是自然规律。生命是循环,不同生命重复着生长消亡。历史是循环,不同历史重复着兴盛衰灭。像推动巨石的西西弗斯。

不变的是道,古人的智慧以不同的形式重现。通古博今。

事实,还是观点?

如果你说的是事实,请拿出证据。如果你说的是观点,我可以不认同。

无论是事实还是观点,我都可以选择反驳、赞同或不置可否。

描述事实,阐述观点,表达情绪。

心有所属,心无所住

人们喜欢逮住一个念头不放,但是念头本身不会变好,念头由心所生,心是根源。滋润心,自然会长出好的念头。

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。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

正心诚意。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。身有所忿懥,则不得其正;有所恐惧,则不得其正;有所好乐,则不得其正;有所忧患,则不得其正。

中庸,也是平衡,不偏颇。事物都有多面性,不偏向任何一端,求其正,才能看到本来面目。